例如,1957年创刊并在1978年复刊的《人民司法》,1986年创刊由国家法官学院主办的《法律适用》、2017年创刊由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应用法学》,以及由其主办每月出版的《人民法院案例选》。
对此,另一些人则不那么悲观:尽管没有十全十美的翻译,但这只是译者的能力有限而已。笔者认为毋宁说概念范畴无时无刻不处在调整之中。
严复的译文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若不存在,人与物(自然)竞争的力量也会因之减弱。几乎同一时刻,权力也有用例:因中国权力不能远越重瀛而禁之。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新事物的不断出现和旧事物的逐渐消亡,这些都是概念范畴需要调整的理由。《万国公法》的原著是惠顿的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这是一部超过900页的鸿篇巨制,主要讨论各国的主权及战时的权利及义务。民之权现在译作公民权、市民权。
4.为己为人,皆资勇果,勇果本于形气者也,为人兽之所共有,而视其所以行之者何如?使其用之以求其天直①,以御暴虐,以遏侵欺,可贵者也。同一概念的命名常常是多种多样的,在近代翻译史上则表现为一名多译。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各类报刊上,专门探讨群众心理之特征及领导群众之方法的文章也不绝如缕。
此书主要内容为透视法国大革命期间的大众政治心理,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作者群众心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法文初版于1912年,次年译为英文,不久出版日译本。四、中共话语中的群众运动 如果说对群众心理的探究往往潜藏着蔑视与恐惧之情,那么在关于群众运动的言说中则常能看到赞赏与倡导之意。 在陈建华看来,群众并非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血肉之躯,而是一个被不断抽象的政治概念,通过阅读群众话语的历史形成及其在某些现代小说中的表现,可以探寻知识分子在求索现代性历史过程中自身身份的历史窘态。他还以五四之情形与勒庞之学说相对照,指出其论述不当或言过其实之处。
即取其最不逞者斩数十人,枭首通衢,以靖群众。在《反对自由主义》(1937)一文中,毛泽东正是从党与群众的关系来分析所谓自由主义观念的:见群众不宣传,不鼓动,不演说,不调查,不询问,不关心其痛痒,漠然置之,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这是自由主义的表现。
列宁指出,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贡献之一就在于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一次使我们能以自然史的精确性去考察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进而揭示人民群众如何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归纳起来,较常见的用法有以下集中: 一是普通民众。 君也者,民之积也,君与民一体也,故能群民谓之君,民所归往谓之王。在翻译、介绍西人著述的同时,国人也开始从不同角度探究群众心理,其刊勒成书者,仅笔者所见就有十余种(见表2),其中既有心理学史家高觉敷(1896-1993)、教育学家陈东原(1902-1978)等学者之论著,也有曾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教官、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等职务的张九如之讲义,还有作者信息不详的小册子。
鲁迅论中国人之国民性,直接引用了勒庞死人之力比生人大的论述。1895年,法国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勒庞(Gustave Le Bon)在其代表作《群众心理学》中斩钉截铁而又不无焦虑地写道:当我们悠久的信仰崩塌消亡之时,当古老的社会柱石一根又一根倾倒之时,群众的势力便成为惟一无可匹敌的力量,而且它的声势还会不断壮大。看他也自有父子之亲,有牝牡便是有夫妇,有大小便是有兄弟,就他同类中各有群众,便是有朋友, 这是指平等相类的同侪。将群众作为代表、组织和动员的对象,如团结、组织、代表(群众利益)、调动(群众积极性)、带领、领导、引导、发动、动员、宣传、教育、唤醒、启发、深入、掌握、争取、赢得等。
例如,家狗夜者群众相吠,往视便伏, 这是指动物成群而动。要理解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有必要对群众概念在近代中国的形成与演变作一概念史的考察。
领导群众的通则在于养成群众共同的信仰、将群众组织为强固纯洁的团体、明定群众运动的方针。旧社会内部的所有冲突在许多方面都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发展,他们的力量不断壮大,最终成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
群众行为遵循三种基本的模仿律:下降律(下等阶层对于上等阶层的模仿),几何级数律(时尚和谣言以滚雪球的方式扩散开去),先内后外律(个体对于本土文化的爱好总是优于外域文化)。文中对其人其书的介绍如下:鲁滂者,法国硕学肤敏之士,其诠释社会现象,独本诸心理,与他家又异。或指普通民众,如自古乱臣逆党,必先淫刑重法,以钳群众之口,而慑服其心,俾莫敢不从。凡名称其实的社会,——有能力的社会有机体的社会,——总要有个密细的组织,健全的活动力,若果仅仅散沙一盘,只好说是乌合之众。因此,所谓英雄与群众之调和,便是要让善群之君主与颟顸之群众结合起来,共襄治世。1920年9月,勒庞氏《群众心理》一书仍由商务印书馆尚志学会丛书出版,由吴旭初、杜师业从英文版转译而来,这应该是此书第一个正式出版的完整中译本。
自利玛窦来,而中国复有天主之教,乃留都王丰肃阳玛诺等煽惑群众,不下万人,朔望朝拜,动以千计。1918年9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尚志学会丛书推出其中译本《革命心理》,由杜师业据日译本转译,吴福同据英译本增补。
表1:民国时期勒庞著作之中译 随着勒庞著作的译介出版,中国知识界对勒庞其人及其学说的了解渐深渐广,许多学者、文人曾对勒庞发生兴趣并在不同场合引述其学说。谁能顺应人民群众创造社会历史的要求,谁就能领导人民胜利前进,否则的话,只能被历史所抛弃。
上述第三、四两种用法,显然已和近代西方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众概念颇为相似。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笔下,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人民群众以及由人民群众构成的民族和阶级是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他们不是短暂的爆发和转瞬即逝的火光,而是持久的、引起伟大历史变迁的行动。
罗氏尚未尽脱非理性群众观的影响,承认群众是有惰性的,群众运动当然是感情的作用多,理性的作用少,但他并不认为这有多么糟糕,反而喟叹群众太少、群众运动不够:唉。群众心理被归纳为如下九条特征:在群众中意识之个性消失。 或指多数人,如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 基本群众是指阶级成分最好,因而最值得依靠和信任的那一部分群众。
尽管如此,勒庞对后世的影响力远超过其他人,很快成为群众心理学的象征性人物,其《群众心理学》也很快被奉为群众运动之圣经。而在社会主义者那里,它常用作the working masses(劳工大众)、the toiling masses(劳苦大众),被视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另一方面,群、群学分别作为society、sociology的对译词广为流传。 在群众运动的大潮仍方兴未艾之际,此文的编译者和读者想必都对这段描述心有戚戚。
但此时他尚未将群众与阶级斗争、暴力革命联系起来,而是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通过呼声革命、无血革命来防止炸弹革命、有血革命发生。我谈了许久群众运动,其实我们那里真配说群众运动。
该报从创刊到1927年8月停刊出了201期,共刊载关于工农运动的文章200余篇,平均每期一篇。本文原载于《国家治理的中国经验》(《现代国家治理》第1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253-293页 进入专题: 中国政治 群众话语 。善群者存,不善群者灭。1913年,《东方杂志》刊载一篇题为群众心理之特征的文章,标题后注有译日本东亚之光字样,其内容与行文皆与勒庞关于群众心理的论述十分相似,很可能是由日文转译勒庞学说。
另一方面又强调,民治主义之优点,即在英雄政见不得不折衷于民意,既折衷于民意,则不独专断偏胜之患可除,其政见程度亦必与国民普通程度不相上下,为之声援助力者众,而推行亦益便利矣。笔者在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中以群众为关键词进行全文检索,共得到468个匹配结果。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也大多继承李维的传统,把人民视为野心家们鼓动起来的乌合之众(rabble)。为反驳社会舆论对群众运动的批评,胡汉民在《建设》创刊号上发表一篇25页的长文,对勒庞(文中译为吕邦)的群众心理学作了较详细的批判性介绍。
Mass的社会意涵出现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这时文献中有了the mass of the people(一群人)、the corrupted mass(腐败的大众)等用法。大抵君道善群,须得众人共辅方得。
顶: 3踩: 1
评论专区